績效管理的流程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:
1、制定績效計劃,設定績效目標;2、績效溝通與輔導;3、記錄員工的績效表現,建立員工的績效檔案;4、績效考核與反饋;5、績效診斷與提高。這五個流程的執行者是直線管理者,那么直線管理者該如何行動,才能保證流程被執行得好?
一、合作伙伴。管理者有責任、有義務與員工就工作任務、績效目標等前瞻性的問題進行提前的溝通,在雙方充分理解和認同公司遠景規劃與戰略目標的基礎上,對公司的年度經營目標進行分解,結合員工的職位說明書與工作特點,共同制定員工的年度績效目標。
二、輔導員。在員工實現目標的過程中,管理者應做好輔導員,與員工保持及時、真誠、具體、有針對性的績效溝通,持續不斷地輔導員工提升業績水平。業績輔導的過程就是管理者管理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中,溝通是至關重要的關鍵。而且,溝通要貫穿于績效管理的整個始終,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。
三、記錄員。在年終考核時,管理者與員工對績效考核的結果看法應該是一致的。為避免“意外”發生,使績效管理變的更加自然和諧,管理者有必要花點時間,花點心思,認真當好記錄員,記錄下有關員工績效表現的細節,形成績效管理的文檔,以作為年終考核的依據,確保績效考核有理有據,公平公正。
四、公證員。管理者之所以可以作為公證員來進行考核,主要是因為前面三個角色鋪墊的結果。在前面工作的基礎上,員工的考核已不需要管理者費心,可以說是員工自己決定了自己的考核結果。員工工作做得怎么樣,在設定績效目標、平時的溝通、管理者所做的績效記錄里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,是這些因素決定了員工的績效考核評價的高低,而非管理者,管理者只須保證其公平與公正即可。
五、診斷專家。在績效考評結束之后,通過滿意度調查的形式,管理者對過去一段時間的績效管理進行有效的分析,找出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,提出改進的辦法。
|